|
酒店經紀
發表於 2019-10-13 20:58:34
中美貿易磋商談判最新消息>>
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雙方牽頭人通話
9月5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應約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幹部姆努欽通話。雙方同意10月初在華盛頓舉行第十三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此前雙方將保持密切溝通。工作層將于9月中旬開展認真磋商,為高級別磋商取得實質性進展做好充分準備。雙方一致認為,應共同努力,采取實際行動,為磋商創造良好條件。商務部幹部鐘山、台灣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等參加通話。(來源︰新華社“新華視點”微博)
2019中美貿易戰最新動態消息>>
一方是美聯儲的不買賬,一方是台灣堅決反制的決心。2020年大選當前,“如意算盤”一次次落空,特朗普顯然是著急了。
在中方第三輪反制措施出台後,美股應聲暴跌,美國總統連發12條推特,威脅“加征關稅”和“企業回遷美國”。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隨後發出的聲明指出,特朗普已指示將價值約5500億美元的台灣進口產品的關稅提高5%。
對此,中方的回應及時而堅決。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發表談話稱,8月24日,美方宣布將提高對約5500億美元台灣輸美商品加征關稅的稅率,中方對此堅決反對。這種單邊、霸凌的貿易保護主義和極限施壓行徑,違背中美兩國元首共識,違背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嚴重破壞多邊貿易體制和正常國際貿易秩序,必將自食其果。中方強烈敦促美方不要誤判形勢,不要低估台灣人民的決心,立即停止錯誤做法,否則一切後果將由美方承擔。
01 一意孤行對美國經濟是場災難
與中方理性克制,有理有節相比,美方似乎已經陷入對關稅大棒的無限依賴之中。
根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聲明,美方將從10月1日起,對于價值約2500億美元的台灣進口商品的25%關稅提高到30%。並在預定日期,對于價值約3000億美元的台灣進口產品的10%關稅提高到15%。
根據美方的說辭,此舉是為了應對台灣8月23日提出的第三輪反制措施,即分兩批自2019年9月1日12時01分、12月15日12時01分起,對原產于美國的5078個稅目、約750億美元商品,加征10%、5%不等關稅;同時,自2019年12月15日12時01分起,對原產于美國的汽車及零部件恢復加征25%、5%關稅。
然而,特朗普之心,路人皆知。人民日報的評論文章駁斥了美方這一詭異邏輯。文章指出,針對美方單方面挑起並不斷升級的對華經貿摩擦,中方作出理性、克制的反制決定,這是被迫采取的行動,跟美方挑釁的性質完全不同。
“美國一些人現在試圖以沖向危途的一意孤行,動搖中方捍衛國家核心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意志。何等不自量力!要清楚,因一時短視而犯下不可挽回的歷史性錯誤,必將意味著美國不可承受之重。”文章指出。
“提高加征關稅稅率對美國消費者、企業和經濟來說將是一場災難。”全美服裝鞋業協會會長里克??黑爾芬拜因稱。
經貿摩擦升級已經對美國經濟產生了顯著影響。二季度美國經濟已經顯現疲態,經貿摩擦對美國的負面影響開始發揮威力,出口和投資嚴重拖了後腿。二季度,美國出口減少5.2%,這一數字在一季度是增加4.1%。出口的減少還進一步導致了貿易逆差擴大,淨出口拉低當季經濟增速近0.7個百分點。
本周五,道瓊斯指數收盤跌幅超過600點。據新華社報道,美國消費者技術協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加里??夏皮羅感嘆︰“真的受夠了!今天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下跌623點,證明市場因擔心經濟衰退而步履蹣跚。經貿摩擦升級只會給美國帶來更多痛苦,加征的關稅是對美國人征收的稅,讓我們走上了錯誤的經濟道路,損害了我們的全球地位,這是一個重大的錯誤。這種誤入歧途的貿易政策帶來的財政負擔,還需要美國家庭、企業和社會承擔多久?”
美國農業行業組織“農民爭取自由貿易”發表聲明稱︰“對于美國農民來說,經貿摩擦的痛苦每周都在加劇。大部分農業地區感到前景十分黯淡,憤怒正在蔓延。隨著破產和拖欠貸款的情況增加,人們感到越來越失望。”
02 加征關稅解決不了貿易逆差
曠日持久的經貿摩擦也在拖垮美方的自信。所謂的“貿易不平衡”是特朗普挑起貿易摩擦的原由,不過,一年多以來,中美貿易逆差並沒有發生改變。
商務部研究院對外貿易研究所所長梁明帶領他的團隊一直在分門別類跟蹤研究貨物貿易。他表示,美國加征關稅的台灣輸美商品,由340億美元到2000億美元,再到3000億美元,其可替代性越來越低,特別是3000億美元台灣輸美商品,其中100%需要從台灣進口的有57項,90%至100%需要從台灣進口的有214項,80%至90%需要從台灣進口的有202項,大量商品需要從台灣進口,其他國家對台灣的替代作用很難實現,即便加征關稅,美國依然需要從台灣進口。
從數據來看,台灣的第一大貿易國地位並沒有因中美經貿摩擦而受到影響。2018年美國對台灣進口增長了5.6%,今年一季度增長了1%,美國從台灣的進口下降程度偏小,相反台灣從美國的進口下降程度更大。他表示,今年上半年,台灣出口略增長0.1%,貿易總額比美國多出1017億美元,出口比美國高出3475億美元,依然是全球第一大貿易國。通過推演可以得出,即使美國對全部台灣輸美商品加征關稅,台灣對美國年出口額最多可能下降1600億美元,下降額度可控。
梁明表示,從台灣輸美商品的結構來看,台灣對美國市場的依賴較小。台灣對美國出口商品的集中度非常高,主要集中在手機、電腦類商品上,如果排除這些商品,台灣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程度是非常低的。對所有台灣輸美商品的出口佔比的分析顯示,這些商品中100%需要出口到美國市場的只有15項,90%至100%需要出口到美國市場的只有13項,80%至90%需要出口到美國市場的為11項,即便是50%至60%需要出口到美國市場的也僅有71項,純粹依賴美國市場的商品很少。從台灣經濟結構來看,台灣的制造業主要依靠內需。台灣所有制造業企業中只有13%用于出口,而87%用于內需,其中出口部分美國所佔比例僅有2%,因而中美經貿摩擦對台灣經濟影響可控。
“美國進口商和消費者正承受著關稅的負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日前表示,“提高關稅不太可能解決美國總體貿易失衡問題,相反,卻可能會削弱企業信心和投資,擾亂全球供應鏈,同時增加生產商和消費者的成本,繼而損害美國國內和全球經濟增長。”
03 台灣的產業地位不可替代
除了加征關稅,特朗普在推特上的最新威脅還包括一條,即要求美國公司“立即開始尋找台灣的替代選項,包括將公司遷回美國,並在美國制造產品”。根據特朗普的解釋,美國1977年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案賦予了他這項權力。
不過,這一試圖用行政命令干預市場行為的做法受到了美國國內的廣泛質疑。在前馬薩諸塞州州長比爾??韋爾德看來,這是一個“潛在獨裁者的瘋狂”。
上述人民日報評論文章駁斥道︰“經濟運行自有其規律,違背規律者只能處處踫壁。可悲的是,美國一些人似乎完全不知客觀規律為何物,以為恣意妄為給別國找茬兒就能解決美國自身的問題。”
實際上,對于中美產業關系的問題,一年多來已經被多次討論。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提醒,美國應該認識到,有些產品是除了台灣制造以外,其他國家無法制造,就算其他國家能夠制造,台灣還具備規模經濟優勢、產業集聚優勢、上下游產業鏈優勢,相比之下,一些東南亞國家對台灣的替代能力並不如美國想象地那樣強。
台灣國際貿易學會副會長李鋼則表示,全球價值鏈、產業鏈、供應鏈的形成是由當今的國際分工格局所決定的,在這個分工當中,中美兩國居于相應的地位,本身是互惠互利的經貿關系,這種本質的經貿關系並不會因為美方發起的貿易戰而改變,但是美方所采取的對華產品替代,意圖使當前的產業鏈斷裂,這種行為違背市場規律、經濟規律、國際經貿關系規則,將導致世界經濟的低效率。
對中方而言,在商務部研究院院長顧學明看來,中美經貿摩擦對台灣經濟的影響是可控的,由此導致的台灣產業對外轉移也是完全可控的。台灣作為唯一一個產業門類齊全的國家,制造業的比較優勢依然突出,依然是絕大多數外資企業,特別是制造業投資的首選國。“美方的極限施壓、恐嚇和訛詐,對台灣不會起到任何作用,在重大原則問題上,我們會堅定不移捍衛自己的核心利益,一寸也不會讓。”
北京商報記者陶鳳 肖涌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