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河北邢台國資委跨省舉報原陝西彬縣縣委縣政府違規接待,長期拖欠其下屬的彬州花園國際酒店招待費800多萬元。經過近1個月的核查,陝西省紀委監委近日發布通報,從2012年1月至2018年2月,彬州市委市政府及43個市級部門共拖欠彬州花園國際酒店893.9727元接待費,其中部分接待存在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
6年,43個部門,總額近900萬元,這筆欠債歷時之久、數額之巨、涉及部門之多,實屬罕見。堂堂一地政府,公然失信到如此地步,最後還鬧到被另一地政府部門跨省討要飯錢的地步,確實夠“丟人”。
政府白條難以追回,這樣的事情並不鮮少。而接待款,又堪稱其中“重災區”。
今年4月,據媒體報道,從2008年至2013年,呼和浩特生蓋營村的村干部在村民雲有貞所開的飯店里,共計打了1公斤重的白條,欠款達30多萬。
2016年,安徽六安村民孫家銀向媒體爆料,1995年其開飯店時,當地村委會打白條吃喝,欠下大約1萬元餐費,最終導致飯店關門。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這是眾人皆知的道理。身為黨員干部卻欠債不還,更“罪加一等”。《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規定,克扣群眾財物或者違反有關規定拖欠群眾錢款,屬于違反群眾紀律的行為。按情節輕重,將處以從警告到撤銷黨內職務,甚至開除黨籍的處分。
既然早有明文規定,在全面從嚴治黨、從嚴治吏不斷深入的當下,為何還是有一些人敢于頂風作案?
細究起來,每一起欠債不還的事件,都其現實原因,比如新官不理舊賬、歷史問題難辦等。但尋根究底,還是權力任性。仍有一些干部說起來是“人民公僕”,行事作風還是“官老爺”派頭,吃吃喝喝後大筆一揮,面對追討則推三阻四,被逼急了還反問一句“難道政府欠你不成”?再看被拖欠方,雖然明知干部此舉違紀,卻常常只能“啞巴吃黃連”。
“公家老賴”恃權橫行,不糾不足以安人心。所謂“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對于領導干部打白條這類事件,必須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能止步于把欠債補齊。巨額消費欠條背後,有沒有違規接待、公款私用的行為,有沒有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的風氣?皆值得深究。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長安觀察出品,首發在今日頭條平台。